
基本信息
姓名:张振宇
兼职: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武汉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成员;大数据传播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新闻界》审稿专家。
电子邮箱:271201295@qq.com
微博主页:阵雨的絮语(http://weibo.com/truezhenyu)
研究领域:突发事件与危机传播研究,视觉传播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外国影视专题;电视文本写作(创意视频写作)。
硕士课程:视觉传播研究。
访学经历
2016年:台湾世新大学访问学者。
2018年:香港城市大学“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计划(多闻雅集)”访问学者。
2019年:台湾铭传大学访问学者。
2022-202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访问学者。
发表论文
1.《画之善者:明清“铁泪图”的视觉性及其变迁》,《文艺研究》2024年第7期,独著。
2.《“崛起就要挨打?”:危机传播与组织合法性重构——基于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的案例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5期,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3.《中国视觉传播的研究源起、学术进路与知识谱系(1986-2022)》,《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1期,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全文转载。
4.《危机、仪式与权力:先秦两汉禳灾活动的传播学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封面论文)2021年第7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讽刺画,预警器和烟幕弹——对国内假新闻研究的反思与重构(1980-2018)》,《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11期,第一作者。
6.《物尽其用:基于计算机思维的新闻文本挖掘研究——以“中国突发事件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为例》,《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第一作者。
7.《从传播到“传联”: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学理依据、现实背景与理论内涵》,《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第二作者。
8.《“大数据出版”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路径》,《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1期,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9.《自“名”而“动” 由“人”及“物”——中国古代“媒介”概念的意义变迁》,《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5期,第一作者。
10.《公私之辩:视频博客中的私人话语与公共表达——基于B站(Bilibili)的实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
11.《公共性与商业性:UGC媒体发展的两难境地》,《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第一作者。
12.《沉重的肉身:金基德电影中的身体叙事》,《当代电影》2014年第8期,独著。
13.《战争侧影下的生死书写》,《当代电影》,2014年第12期,独著。
14.《中韩电影对话: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和文化研究——中韩影视研讨会综述》,《当代电影》2014年第3期,第一作者。
15.《革命语境中的艺术与人性》,《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独著。
16.《紧张叙事中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独著。
17.《中国知识分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媒介实践与角色变迁》,《华中学术》2014年第九辑,独著。
18.《非直播类电视体育节目制作的新动向探析》,《电视研究》2007年第1期,独著。
19.《经典电影镜语分析》系列专栏,共计“空镜头、长短焦镜头、景深镜头、色彩、光线、构图”等六篇,《电影》2005年第6期至2005年第11期,独著;其中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5年第11期和2006年第1期)转载。
20.《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新动向探析》,《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第二作者,获第十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三等奖;
21.《治理广电节目低俗化体系建构探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第二作者。
22.《我国城市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调查》,《现代传播》2012年第9期,第三作者。
主持课题
1.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媒介融合的传媒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立项号:15CXW011,已结项。
2.2014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库的媒介融合策略研究——以突发事件数据库为例”,批准号:2014148,已结项。
3.2013年bwi437官网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主科研项目(丹桂计划)“当代中国主流价值体系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媒介引导研究”(批准号:CCNU13A03014),已结项。
研究报告
1.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编制《湖北省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预案》,该预案受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编制,并被采纳应用。
2.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一)参与撰写的《关于建设湖北省抗疫数据库整合资源弘扬抗疫精神的建议》在2020年12月得到分管副省长的正面批示。
3.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全国近十年来(2008-2018)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特征,应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湖北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于2019年6-7月得到湖北省主要领导和多位分管领导的批示。
4.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传媒预警:从理论愿景到大数据实践》,该文以“专家研究成果推介”的形式由湖北省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和中共湖北省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品的《网络新闻阅评》(第116期)全文刊登。
5.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建设“中国突发事件数据库” 提高公共安全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在2016年12月7日得到中共湖北省委的全文采纳。
6.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建立省级统筹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打造网络安全治理“湖北模式”》,在2019年10月得到了分管副省长的批示。
7.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洞悉重特大事故灾难风险规律,提升湖北应急管理水平》被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领导参阅》以2015年第1期全文刊登,并呈送给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协领导和省委宣传部,得到了分管副省长的批示。
学术专著
《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1988-2011)》,bwi437官网出版社,2015年。
所获奖项
1. 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王命禳之”:政治传播视野下的先秦两汉禳灾》获“2020年华夏文明与传播创新年会暨华夏传播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撰写的《全国近十年来(2008-2018)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特征,应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湖北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2021年)。
3. 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撰写的《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武汉抗疫的实战经验与理论思考(系列研究报告)》荣获武汉市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
4. 作为唯一指导教师参与的《这世界,“融”远流长》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一等奖(2022年)。
5. 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排名第二)参与的《新时代湖北大学生红色阅读与思想成长引领研究》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二等奖(2022年),本人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6. 作为唯一指导教师参与的《砍到三十!》荣获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三等奖(2024年)。
7. 作为唯一指导教师参与的《中国π,中国派》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赛一等奖(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