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欣源)4月27日上午,亚洲必赢国际437党委副书记程秀莉、副院长陈科及本科生教学秘书吴迪、本科生辅导员李鸿老师一行赴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开展调研交流和访企拓岗活动,双方就校企协同育人、岗位需求对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深化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共识,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擘画新蓝图。

在参观《国际商报》湖北省记者站中,站长成昱勋介绍了《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的基本情况。作为商务部直属的权威媒体,《国际商报》以“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全球商务”为宗旨,目前在国内设有13个记者站,其中,湖北记者站在今年完成装修后,整装待发,致力于打造全国记者站的标杆。

成昱勋强调,《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始终秉持媒体创新理念,注重吸纳年轻力量,“我们希望与高校合作,通过年轻人的视角,讲好湖北商务故事,传递更具活力的国际声音。”对此,我们教学副院长陈科表示高度认同。他指出,学院有计划创设国际传播实验班,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际传播视野、一专多能的学生人才,服务于社会建设与国家需要,而学院人才的培养方向与与《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的目标“不谋而合”,有望达成长效合作机制。
在交流环节,双方重点探讨了实习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成昱勋站长提出,湖北记者站当前亟需四类复合型人才:其一为具备主持能力、形象气质佳、表达力强的出镜记者;其二为文字功底深厚、擅长新闻采编的记者;其三为精通新媒体制作(如H5、长图可视化)及手绘制图的技术型人才;其四为掌握短视频拍摄与后期剪辑的全能型人才。“我们需要立体化、全方位的团队支撑,既要专业深度,也要跨界融合。”成昱勋表示。陈科副院长回应称,学院在课程设置中已全面覆盖上述能力培养。他进一步提议,将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作为学院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邀请资深记者进校开设讲座,促进业界经验与学术资源的深度融合。

随着讨论的深入,双方对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目标达成共识。程秀莉副书记提出“短期实习、中长期培养”的建议,她表示,《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立足湖北,发出湖北商业之声,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学院将根据本次会晤情况,挑选契合条件的学生开展1-3月实习,并加强双方沟通联系,期待《国际商报》湖北记者站长期招聘实习生,给予学生锻炼技能的平台,提供学生成长的机会。
陈科副院长提出双方人才培养“项目制、长期化”的建议,他表示,当前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已从单一技能转向综合素养,“学生不仅要精通专业技能,还需拓宽行业认知视野,学会用人工智能辅助“具身智能”,将通识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他提出,期待通过本次合作,欢迎成站长来院分享,通过项目制实践、企业导师制等方式,对接学生专业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本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深化“产学协同”模式,与业界共同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助力湖北商务故事走向世界舞台,彰显华师新传青年的智慧与活力。